房前屋后無亂堆亂放,村莊四周無白色垃圾,門前道路寬敞整潔......10月18日,在外地做生意的革命老區湖北襄陽黃龍鎮劉崗村村民劉成江出發前,又到新農村里轉一圈,看著越來越美的村莊,感慨萬千:現在家鄉越來越美,回來就不想走了。到外面再干幾年,就回來住了。據了解,在該鎮像劉崗村這樣和美村莊越來越多。
近年來,該鎮以黨建引領促進黨員干部作風轉變,著力推進人居環境整治、和美鄉村建設,讓宜居宜業的環境越來越美。鎮黨委、政府積極行動,主動出擊,基層干部引領示范作帶動,讓基層群眾安居樂業有干頭,幸福生活有奔頭。
當好“領頭羊”。俗話說:村看村,戶看戶,群眾看的是干部。該鎮要求各村干部掌握一技之長,能夠成為群眾發展上的引路人,致富上的好幫手。丁灣村負責人孫智芝自己辦有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,合作社無償為社員規劃牛棚建設、提供肉牛品種選擇建議、疾病預防及治療、養殖技術培訓、牧草種植技術培訓、草料青貯技術培訓、成品牛銷售等,目前合作社已有社員14人,社員每頭牛可以多收入1500元。
抓好“新引擎”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。各村依據實際,積極謀劃富民強村之策,抓好集體經濟發展新引擎。劉崗村成立農業開發公司,積極引進鄉賢人才,建設好花卉苗木基地和采摘園,引導群眾增收,富民強村;柏橋村充分利用閑置的資源,引進歐冠食品加工有限公司,建設披薩生產加工鏈,實現產、供、銷一條龍服務,產品遠銷北京、湖南、天津等全國10多個省市;向灣村利用閑置的民房,建設新村民城鄉文化交流站,開展鄉村書店、鄉村咖啡館、鄉村直播間、新村民集市、田園藝術活動等核心業務。其中,“新村民”咖啡館營業以來,日均營收超過4000元。向灣村一日游游客年突破15萬人次,有力地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。
建好“服務區”。各村(社區)建設好為民辦事的“服務區”,解決群眾“急盼難愁”,引導群眾,教育群眾,凝聚民心。該鎮25個村(社區)均建設便民服務中心、新時代文明實踐站、群眾文化活動室、交心談心室,讓干部服務群眾零距離。
做好“主產業”。村干部帶頭發展產業,積極引導群眾,依據自身優勢,圍繞一村一品,一組一色,一戶一特做文章,為群眾建好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。紅光村成立集體經濟組織——襄陽市襄州區景燦種植專業合作社。
為群眾增收想方法找出路,通過多方聯系,與宜城尚上品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,并簽訂定單農業,為種植紫薯的村民無償的提供紫薯苗和技術服務,優惠提供種植所需的生產物資,形成種管銷一體化產業鏈,實現“抱團發展”。今年全村種植紫薯800多畝,涉及農戶70戶,畝均產量約5000斤,優等品每斤0.8元,次等品0.3元。目前,全村紫薯按品質,畝平收入約3500元,高產戶每畝可達6000斤,每畝可增收1500—2000元。
夯實“發展基”。各村(社區)夯實產業發展的基礎,解決群眾通水、通路、通電、通網的問題,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,改變村容村貌,改變生產生活環境衛生,讓群眾想發展項目,不為基礎設施發愁。目前,該鎮通過美麗鄉村建設、補短板強弱項、高標準農田等項目建設,基本實現水、電、路、網四通,夯實了產業發展的基礎。
守護“一方穩”。鎮要求鎮村干部要守護一方穩定,想群眾之所想,急群眾之所急,解群眾之所憂,經常性深入田間地頭,深入農戶,與群眾交心談心,發現問題,解決糾紛,把各種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,讓群眾在平安、祥和、幸福的環境中生活,美好日子才越過越有勁,幸福生活越過越有奔頭。(楊濤)